11月10日上午,在距离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建院110周年倒计时9天的日子里,地处南通创新区东区的通大附院东院区(南通医学中心)一期主体正式封顶。南通市委、代市长吴新明出席仪式并讲话。南通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陈冬梅,市政府秘书长凌屹,南通大学浦玉忠、校长施卫东,南通大学党委、副校长,通大附院高建林,南通创新区管理办公室主任丁锋,南通市中央创新区建设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勇,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沈健,中南建筑集团董事长刘畋等参加封顶仪式。仪式由通大附院党委、院长施炜主持。
吴新明在讲话中指出,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是全国首批甲等医院、省级综合类医疗中心,在长三角北翼具有重要影响力。为支持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更高质量发展、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更合理配置,去年院地双方共同启动通大附院东院区建设,合力打造高水平省级综合医疗中心。这项工程的实施,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、落实民生“八个更”要求的具体行动,是扩大优质医疗服务供给、加快健康南通建设的重要举措,对于进一步优化城市功能布局、提升综合承载能力、促进区域均衡发展,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。
吴新明表示,经过一年多的努力,通大附院东院区主体结构顺利封顶,标志着工程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。接下来的工作,专业性更强、标准要求更高,希望业主单位和各参建单位以打造人民满意的精品工程为目标,精心组织、科学调度、狠抓安全,高标准、高效率、高质量推进各项工作,力争东院区尽早建成投用;希望市各相关部门和通创办主动服务、积极配合、大力支持,为工程建设提供更好保障;希望南通大学附属医院不断光大“大医精诚、以宏慈善”的院训精神,持续提升诊疗技术、服务水平,进一步办好办优西院区,高水平建设运营东院区,为更多群众提供优质医疗服务和健康保障。
通大附院东院区于2020年5月8日开工奠基,承建的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沈健介绍,项目团队克服多重困难,以科学的管理、精细的施工、高效的工作,保证了各项施工节点的顺利完成,更确保了工程品质、呈现效果,以“工匠精神”构建现代化、科技化、智能化的特色医疗空间,为通大附院东院区发展注入硬核驱动。工程即将进入幕墙、安装、装饰等各专业穿插施工阶段,时间紧,任务重。承建方将一如既往、善作善成,加强统筹协调,加大资源整合,集全局之力,各级单位层层督导、齐抓共管,确保做到优质资源优先选配,主要领导靠前督战,全力推动工程高效建造、完美履约,确保2023年12月31日工程建设完成。
建设中的通大附院东院区地处创新区东区,周边市政基础设施基本到位,与地铁二号线无缝衔接,与现院区在同一地铁线上,同时毗邻南通新机场、火车东站、沿海高速和通盛大道高架出入口,随着主城区、通州、海门联动发展,该地块将处于未来城市中心区域。
据了解,东院区总占地面积281亩,总建筑面积56.6万平方米,分三期建成。已经开工的一期工程包括门诊、急诊、医技科室和能容纳1500张床位住院楼等。东院区坚持“以患者为中心、以流程为主线”,注重绿色融合、高效便捷、科技创新、人文关怀。一期、二期采取“一轴、一园、两翼”的规划布局结构,通过一条南北方向的主轴串联起南北两个地块,两个地块间建有共享花园,住院、后勤、教学、培训等分置于主轴两边形成两翼,构建内部共享交流的专属空间。门诊楼沿北侧主广场一字展开,形成完整的城市主界面,为患者就医打造最佳服务空间。
值得一提的是,占地12亩、建筑面积8.7万平方米的“平疫结合”病房大楼,通过架空连廊实现与医技楼、发热门诊、病房楼相连通。“平疫结合”楼是完善我市卫生服务体系“补短板”的举措,对切实提高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有着积极意义和重大作用。“平疫结合”楼作为重大疫情救治基地之一,标准更高、配置更超前、覆盖面更广,一旦发生疫情能立即响应,三天内可快速改造成拥有1000张床的传染病病区,可以极大提升医院应对疫情的能力,守好守住南通东大门。
通大附院高建林说,在建院110周年即将到来之际迎来封顶大吉,这不仅是献礼医院百十华诞的珍贵厚礼,更是通大附院发展史上的高光时刻。新时代的附院人始终铭记张謇“成大医 以为民”的情怀,以“红心向党、初心为民、仁心铸魂、匠心强技、恒心继业、齐心圆梦”的“六心”文化指引,致力于引进和培养医学高端人才,加强医学科技创新,不断实现高质量发展,在南通这座人杰地灵的城市,在中创这片勃勃生机的土地上,铸就一座护佑江海健康的丰碑。(傅轩)